随着酒店经营者在中国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发掘潜在需求,以及市场地理分布区域的不断扩大,当前的调整期并不会抑制市场的成熟和精细化发展。因此,可以预见,中国市场随后将会经历一段稳固的增长期,但基于良好的市场基本面,酒店行业仍将根据不同的需求模式发展变化。 【迈点网】近几年,有关中国市场酒店业扩张,特别是关于中国本土品牌经济型酒店的文章层出不穷。然而,涉及酒店运营商以及酒店业与房地产业之间内在联系方面的书面材料却少之甚少。有研究机构撰写了一份有关中国酒店运营商的特别研究报告,内容贯穿中国现代酒店业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跨国酒店运营商进入中国主流市场一直到目前国内和国际运营商齐头并进的现状。这个市场仍然有很多酒店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由于中国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过去20年中地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对酒店市场的需求驱动力发生了重大改变。居民财富的增加导致了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的强劲增长,人们有能力进行更多奢侈型消费而不仅仅限于生活必需品及服务。此外,政府调整了法定假日,使休闲型经济得以发展,成长中的中 产阶级受益匪浅。同时,航空、铁路及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重大改善,也增大了人口的流动性。 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家私营酒店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市场的主导力量还是国有酒店),到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而成就的大量服务于不同领域的酒店, 中国的市场主导型酒店业仅仅经历了相对较短的30年发展历程。尽管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市场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供过于求的担忧,然而同国际发达城市相比, 在市场渗透度及酒店产品和服务的精细度上,中国酒店业仍然略显稚嫩。 此前经济的低迷给此前处于稳固增长期的中国酒店业造成了30年发展史上的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金融海啸将中国酒店业带入了商业发展周期的下一阶段,实力薄弱 的个体运营商将受到更大影响。然而,随着酒店经营者在中国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发掘潜在需求,以及市场地理分布区域的不断扩大,当前的调整期并不会抑制市场 的成熟和精细化发展。因此,可以预见,中国市场随后将会经历一段稳固的增长期,但基于良好的市场基本面,酒店行业仍将根据不同的需求模式发展变化。 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已占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9%之多。随着人们外出旅游的逐渐增多,中国已经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同时这种变化目前正从东部的沿海城市逐渐向西转移。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出现了房地产热。综合用途开发项目在中国成为广泛运用的一种模式,而酒店元素被认为是综合用途开发的核心,为整个项目添加了高 品质形象。在中国大多数主流城市都可以找到知名国际品牌经营的高端酒店,而国内竞争者则主宰着分散的中档酒店市场和经济型/廉价型酒店行业,基本上都有各 自的细分市场。 中国酒店业过去几年的迅猛增长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对于供过于求风险的关注,特别是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全球金融海啸已经开始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从而令 酒店业供过于求的局势进一步加剧。然而,普遍的共识是总体基本面依然良好,供应过剩的局面是暂时的,市场将能够吸纳新的物业并稳定发展。事实上,只要酒店 地产开发没有延期或停止,大多数运营商仍将继续其在中国的扩张计划并陆续推出新酒店。市场似乎正进入一种模式,即国内运营商控制低端市场,而国际运营商则 通过一些不同的品牌分散投资风险,但仍坚定地缔造自己在豪华/高端市场的霸主地位。 总体而言,由于行业成熟和竞争更趋激烈,预计入市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虽然酒店运营商由于可自行支配众多品牌,在选择地点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找到地点理 想的管理项目仍将变得更加困难。国际和国内酒店运营商仍在积极地利用不同的品牌来发展业务,尤其在中端市场,该市场受外国游客数量迅速减少的影响较小。然 而,大型国际运营商在品牌认知度方面仍然比本土运营商更具竞争优势,因为客户可能更喜欢成本较低的国际品牌作为五星级酒店的替代选择,而不愿为升级到国内 高档品牌的酒店支付更多费用。旨在提高竞争力的本土运营商必须实施更全面的品牌战略。此外,竞争将进一步从传统的一线或二线城市和主要旅游目的地扩大至级 别较低的城市以挖掘国内需求。 虽然目前市场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正经受入住率下降和房价停滞增长的考验,但由于最终用户需求变得更为多样化及中国酒店市场更加成熟,中国酒店业的长期前景仍被看好,在开发中端市场及扩大地域覆盖方面仍有巨大潜力。(作者 邱新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