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通知

《湖南旅游饭店》杂志征稿!别让你的才华无处安放,快来投稿吧!(2023-06-15)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戴斌 | 在大众旅游的旗帜下,在智慧旅游的道路上

来源: www.hntha.org浏览: 发布:2021-01-05

各位业界同仁、媒体朋友,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消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旅游需求侧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旅游供给侧同时承受了生存、转型和创新的多重压力。从春节假期第一天开始,文化和旅游部贯彻“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于一切”的指示精神,及时将工作重心从“保障供给,繁荣市场”转向“停组团、关景区、防疫情”。旅游企业,特别是直接面向游客的旅行服务商率先承受了游客中途返程、行前退订和供应商压款的压力。尽管第二和第三季度有序放开了省内旅游和跨省旅游,但是从总体来看旅游经济还是呈现出低开高不走的格局,经过第一季度的极速下降、第二季度的底部盘整和第三季度的缓慢复苏,第四季度开始步入深度U型的右侧上升通道,恢复并巩固了环比增长的趋势。预计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下降五至六成,入出境旅游市场几乎全面停摆。回顾过去的一年,无论是旅游集团、上市公司、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民宿,还是旅行社和小微型企业,特别是广大导游和一线员工,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天都过得极其不容易。在实地调研、数据生产、政策研究和报告撰写的365天里,我每时每刻在感同身受,万水千山之外都能看见大家努力前行的背影,都能听见你们同气连枝的气息。一次又一次的专题会议和公开演讲,一篇又一篇的理论文章和内部报告,只是想告诉同志们:这是旅游业前所未有的大考,也是新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共同经历的考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是孤单的,国家和人民与我们同在。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民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从未消失,数字化驱动的智慧旅游一直在创新。哪怕是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全面停止的第一季度,散客出游和休闲消费仍然以本地、近程、自驾、研学等形式顽强地存在着。出不了远门,人们就在近程休闲,欣赏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参加不了旅行团,城乡居民就选择和家人一起自驾出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专项调查表明,受访者对“疫情过后计划和谁一起出游”回答是:42%选择和家人一起出游,23%选择与好友结伴旅游,22%愿意和单位、班级、社团等集体出游,11%计划独自旅游或与驴友一起自助游。散客化和自由行有效扩张了移动通讯、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消费场景,进一步凸显了高端制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在旅游与旅行产业链条中的支撑作用。人们在出游前借助互联网收集目的地信息、预约体验空间、预订服务项目,在游程中扫码乘飞机、坐火车、进景区、接受无接触服务、完成支付和分享,在目的地体验无人机、现代光影技术、沉浸式演出所带来的视角冲击和生活享受。种种迹象表明,经过为期十年的概念导入和政府推动,加上这次疫情的倒逼和催化,一个终端消费驱动,现代产业导向的智慧旅游新时代已经走到了我们的面前。
 
在过去的一年中,旅游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自救和互助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尊重。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线上旅行商推出了“无损退订”,凯撒、众信、春秋、广之旅等旅行社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BOSS直播、微旅游、人生第一张机票、地球发现者、故宫以东·一见如故等新创意新线路新产品不断涌现。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业,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旅游购物、交通和餐饮业,都在积极开展企业自救和行业互助工作。在文化和旅游系统、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因为有组织的旅游活动而传播和扩散疫情,没有发生大面积的企业倒闭和员工失业,没有出现重大涉旅游安全事故和负面舆情。有了这些努力和成就,我有太多的理由为旅游人骄傲,你们无愧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里,党和国家一直倾听每个行业、每家企业、每名员工的声音,并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本着普惠而非特殊、市场而非行政原则推出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六保”“六稳”工作发挥了基础支撑作用。文化和旅游部在春节假期结束后第一时间暂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发出通知稳定导游等一线人员就业和生活保障。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3月14日,各地相继恢复省内旅游业务,7月14日,恢复跨省旅游业务,并有序调高旅游景区接待容量。精准发力的政策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为旅游战线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有力鼓舞了行业发展的信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动作为,有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旅游业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危机,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各位业界同仁、媒体朋友,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理由对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持相对乐观的预期,对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正式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效果的显现,旅游经济将从全面复工复业走向消费、投资全面复苏。在大众旅游新阶段、小康旅游新时代,智慧旅游将持续推进产业迭代和服务升级,为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奠定稳定的发展基础。从宏观面来看,以下内容将构成全年旅游工作的新格局和主旋律:统筹发展与安全,抓好防疫抗疫工作依然是旅游战线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千方百计释放国内旅游需求,一手抓市场下沉,一手抓消费升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旅游经济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全力推进产业升级,以智慧旅游为抓手,有效管理旅游需求,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加强“互联网+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前期规划和区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和提升社会文明工程。
 
在新的一年里,大众旅游新阶段和小康旅游新时代的特征将更加明显,国民旅游权利更加普及,旅游消费升级愈发明显。疫情期间,我多次说过“旅游业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回不到“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过去了,回不到“劳动密集、规模生产,经验依赖、传统作业”的老路去了。既然回不去,那就面向未来吧。未来是什么?是国民权利纵向延伸、横向扩张的大众旅游,是消费升级、个性张扬的小康旅游,是数字驱动、场景创造的智慧旅游,是科技创新支撑的现代旅游。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旅游业拓展了新空间,也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天,国民大众的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走向了“好不好”,从“缺不缺”走向“精不精”,从“美好风景”走向“美好生活”。从供给侧看,城市和乡村的旅游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也从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机场高铁的旅游目的地,走向从菜市场到戏剧场的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间。这个判断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实验室推演,而是基于丰富而生动的产业实践所做出的战略性研判。相较于旅行社为中心的观光旅游时代,散客化和自由行主导的休闲旅游时代的市场基础更加雄厚,产业空间更加广阔,并要求旅游发展动能、产业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随之变革。
 
在新的一年里,科技创新将进一步带动智慧旅游升级,有效提升广大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让旅游目的地从线下走上云端,直播催生的“云旅游”极大丰富了居民日常旅游休闲活动,满足了广大游客对内容创造和场景营造的现实需求。互动性、沉浸式、立体化的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融合,极大丰富了旅游产品体系。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看,高精度扫描和数据采集、厘米级的空间识别技术,会让文化和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并为旅游所利用。借助手机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能够让我们在浏览过程实时无缝地叠加AR效果,带来虚实融合的交互体验。从旅游方式看,大数据加持的“预约、限量、错峰”不仅是疫情期间,也将是疫后旅游出行的常态。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的智慧旅游将会是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技术公司和旅游集团联合主导的商业创造和产品创新过程,也是传统市场主体涅槃和产业格局重构的过程,每个人都将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这个创造创新的伟大进程中。更令人期待的是,会有更多的市场主体跨界而来,会有更多的创业者涌现出来。你听啊,游客的掌声已经响起来了!你看啊,智慧旅游的大幕已经拉开了!上场吧,科幻感和艺术味十足的旅游现代化正剧即将开演!
 
在新的一年里,当代旅游发展理论将在实践中得到更加有力的验证,并为产业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在疫情期间的几次公开演讲和理论文章中,我发表过“去旅行社化、去A级景区化、去星级酒店化,可能是值得业界思考的趋势”等观点,引起业界的关注、共鸣和讨论,当然也有一些不同意见。事实上,去旅行社化不是不要传统旅行社了,而是要导入线上旅行代理商、旅游定制师、本地生活向导、社群组织等旅行服务业;去旅游景区化不是不要A级旅游景区了,而是要导入主题公园、城市公园、效野公园、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公共文化场馆、历史文化街区、时尚商圏、戏剧场和电影院等更加多元的旅游休闲空间;去酒店化也不是不要星级旅游饭店了,而是要导入经济型酒店、城乡民宿、短租公寓、分时度假等广义旅游住宿谱系。这是一个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旅游思想,一个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全新旅游动能,一个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全新旅游实践。它来源于旅游市场演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带给广大业者的是展翅高飞的辽阔天空,是尽显英雄本色的横流沧海,更是仰望追随的浩瀚星辰。

各位业界同仁、媒体朋友,
 
坚持大众旅游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导向,旅游业就能战胜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走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旅游业享受了二十年“开放红利”“遗产红利”和“政策红利”。1999年国庆节假日第一次把“旅游黄金周”带入了国人的日常生活,从那时起,国民旅游权利和大众旅游消费成为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基础。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已经达到60.0亿人次和5.7万亿元收入,而入境旅游市场只有1.45亿人次和1313.0亿美元的收入。这是我们做好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旅游业体系的现实基础。今年这么严重的疫情影响下,如果没有30.3亿人次和2.3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市场做支撑,旅游经济很可能会陷入长达数年的全面萧条期,而不可能在第三季度就重启市场。根据保守预测,明年我国旅游业就能恢复到疫前的正常水平。到十四五末期,将会形成一个百亿人次、十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大市场。到2035年,按照发达国家居民每人每月出游一次的频率,城乡居民现在每个季度才出游一次的频率,至少有三倍左右的成长空间。展望未来,全面小康时代的大众旅游始终是我们的信心源泉,也是我们战胜困难和奋力前行的勇气。
 
坚持智慧旅游的创新方向和战略导向,旅游业就能够稳步从传统走向现代,就能够让产业有活力、员工有尊严。进入新发展阶段,旅游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会面临没有路标的创新环境。2019年中国GDP占全球16.3%,研发投入已经接近经合组织(OECD)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新型举国科研创新体系的推动下,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无论是“旅游+”,还是“+旅游”,5G、物联网、北斗导航、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生物科技、清洁能源、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登陆月球、火星探测等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及其衍生成果,都应当也可以在旅游市场找到应用场景。科技与旅游的融合,将带来全新的服务革命,有效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企业会更有生机和活力,员工将有更多的收入获得感和职业尊严。疫情稳定以后,入境旅游振兴有期,繁荣可待。承载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在成为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各地区游客到访美丽中国的新型比较优势。受益于科技创新和智慧旅游的发展,一个国内旅游市场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双循环相互促进,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双升级相互激励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个想想都令人激动到不能自已的时代,这是一个值得全体旅游人,特别是青年企业家全力投入的时代。
 
在半个月前的2020年旅游集团年会上,我与旅游集团领导人和青年企业家进行了两场对话,并分别做了总结陈词,愿意做为新年献辞与大家分享:后浪总是要来的,只要没有放弃砥砺前行的决心和勇气,前浪就可以和他们一同前行。年轻意味着机遇,年轻意味着未来,但是年轻更意味着你们将肩负越来越现实的责任。2020已是过去,2021已经到来。全体旅游人团结起来,在大众旅游的旗帜下,在智慧旅游的道路上,奋发前行!